顯示具有 iO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iO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蘋果AI人工智慧抑制色情照散佈,竟產生隱私爭議!? (下)

蘋果開發AI 人工智慧做兒童色情守門員卻引起爭議!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蘋果開發AI人工智慧做兒童色情守門員卻引起爭議!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前情提要:因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網路越來越快、雲端越來越普及,導致有心人士大量散發兒童色情圖片。近幾年,全球兒童色情犯罪事件層出不窮⋯⋯因此蘋果使用 AI 人工智慧——這種無人的方式來把關兒童色情圖片的傳播(詳情請看上篇連結),想不到這個 AI 太厲害,竟引發隱私權方面的爭議!

 

拓展 Siri 搜尋功能,新增「提醒、干預」

蘋果表示將對 Siri 功能與搜尋進行更新,協助有相關困擾的監護人與未成年人的使用者。

例如:當使用者詢問該如何回報 CSAM 相關問題的時候,蘋果將會結束導向相關機構的聯絡方式,或是提供指引來幫助使用者。

除此之外,若是有使用者像要查詢有關 CSAM 或是敏感、有害的內容,系統也會進行干預,跳出警示告知使用者。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難以揮去的隱私疑慮

這些功能,預計今年將會在 iOS 15、iPadOS 15、watchOS 8 和 macOS Monterey 的更新中推出。

在以往,相對於 Android 使用者,蘋果的支持者們最自豪的便是 iOS 的高穩定性與嚴密的隱私保障,而這也是蘋果公司不斷強調的優勢。

不過現在,蘋果這次的做法與過往似乎有了很大的不同。

即使這些措施雖然是為了保護未成年、減少兒童與青少年私密照外流所帶來的傷害,但還是帶來不少隱私與資訊安全的隱憂。

對此,有許多資訊安全專家與機構組織都表示疑慮或反對,認為這項作法「如同在牆上打洞、裝上門後再鎖上。」

雖然有門鎖,但風險依然存在,況且要是鑰匙不慎流出,駭客便會暢行無阻。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人擔心此先例一開,蘋果未來可能因為各國家政府的法律規定和要求,調整審查標準、成為監控工具。例如同志相關內容、政治敏感資訊等等,極權國家的使用者更是有此擔心。

隱私保障與資料運用的平衡難題

兒童色情內容經常被視為犯罪的證據,未成年人通常是在被威脅、利誘或哄騙的情況下拍攝這些內容,而流傳於網路上更是二次傷害。

蘋果此舉,或許是希望透過 AI 人工智慧提高取得相關資訊的門檻,減低可能的需求,進而減少類似的兒童性犯罪再度發生。

然而,當檢警要搜查民宅前都須先向法院申請搜索票的法治社會下,蘋果直接以審核使用者彼此之間的私人訊息和個人儲存空間等方式,來試圖達成防治的目的,是否有符合比例原則?個人的隱私考量與社會整體的治安,該如何平衡呢?

或許是個需要大眾不斷思考與討論的問題。

 

相關文章:

隱私是基本人權!蘋果新功能「App 追蹤透明度」

Google 加強隱私,讓你快速刪除15 分鐘內搜尋紀錄

Google 為保護隱私,棄Cookie 卻改用人工智慧?

Facebook 開源Python 語言的安全與隱私工具Pysa

蘋果與Facebook是為了什麼槓上了呢?

多家瀏覽器對Google的FLoC喊卡?(上)

造成多方疑慮的Google的FLoC!(下)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蘋果AI人工智慧抑制色情照散佈,竟產生隱私爭議!? (上)

 蘋果開發AI 人工智慧做兒童色情守門員卻引起爭議!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蘋果開發AI人工智慧做兒童色情守門員卻引起爭議!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兒童色情照太氾濫 人工智慧來把關

防治兒童情色的犯罪,一直是社會上一項重要的議題,尤其在歐美國家,政府和民間組織都十分重視,並且投入相當大的資源在預防犯罪,法規和刑責也更加嚴峻。

然而,縱使有嚴重的刑責,相關新聞依然層出不窮,尤其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發展迅速,亦衍伸出許多拍攝、散播兒童情色照片的犯罪行為。

例如,在今年的 7 月 29 日,有一名居住在紐澤西州的男子,被警方查獲他的電腦內存有 110 個未成年性愛、裸露相關的影片和圖像。而其住處對面,正是當地的公立學校,令人不寒而慄。

在去年 2 月,也有一名美國空軍上校,遭檢警查獲他利用手機瀏覽未成年色情網站、保存圖片,他也坦承,自己使用 iPhone 手機下載未成年兒童的裸露照片高達 441 張,最後被判處 5 年有期徒刑與 15 年強制管束。

由於此類事件層出不窮,也讓蘋果決定調整目前的做法,希望能藉由其影響力,擴大對兒童的保護。

今年 8 月,蘋果在他們的官網上宣布有關保護兒童的新措施、功能,主要可歸納為三大類,分別是:Message 訊息內容偵測、iCloud 檔案掃瞄檢查、拓展 Siri 和搜尋功能的提醒和干預。

一偵測到情色照,AI 立馬傳模糊照給父母

未來,蘋果手機內的 Messages app 將會裝上新的工具「Helping with Communication Safety」,當 AI 人工智慧偵測到使用者收到、發送色情等敏感內容的照片時,警告兒童和他們的監護人。而這些敏感內容的照片與圖像,也將會自動進行模糊處理。

如此一來,若未成年使用者遭遇到惡意騷擾,就能有相關的保護措施。除此之外,蘋果也會提供資源與建議,告訴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是你的錯,不想查看或發送也沒關係,並鼓勵他們進一步尋求協助。

但若未成年使用者還是想要查看或是發送敏感內容,此時系統就會發送提醒給家長。

蘋果也特別表示,這項新功能是透過手機設備上的 AI 人工智慧去分析、辨別圖片內容,並強調蘋果公司不會、也無法去查看這些內容。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兒童色情照上雲端?人工智慧來守門

雲端硬碟是現今常見的儲存資料方式,將個人照片備份在雲端,也能夠避免因為手機或電腦的損壞或遺失,導致相片和回憶一起不見。

然而,亦有有心人士藉由將違法的兒童色情內容存放在雲端硬碟中,並加以散播傳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蘋果將在 iOS 和 iPadOS 中新增一個新的系統,命名為「neuralMatch」。

這個系統將會允許蘋果檢測使用者儲存在 iCloud 當中的照片,並且與美國失蹤兒童及童工保護中心(NCMEC)的資料庫進行比對,確認其中是否有涉及兒童性虐待的內容(Child Sexual Abuse Material,CSAM)。

為避免使用者有隱私上的疑慮,蘋果說明將不會直接在雲端上掃描,而是將資料庫的圖片經過演算法轉換為雜湊值(Hash Value),這些真人無法辨識的資料數值會儲存在使用者的設備上。

每當使用者上傳相片至雲端硬碟,便會啟動 AI 來評估配對,這段過程將會以私有集交集加密技術(Private Set Intersection)進行加密,而比對結果與加密憑證會一起儲存在 iCloud 中。

最後要如何決定使用者是否有違規,則是由一項名為「閾值秘密共享」的技術來處理。

若是使用者的檔案中,有超過一定數量的圖像被 AI 判斷為符合 CSAM 內容,蘋果系統就會把所有可疑的照片解密後,交由相關人員進行人工審核。

一旦審查屬實,蘋果將會停用該使用者的 iCloud 功能,並向有關單位進行通報。



Photo by niu niu on Unsplash

 

蘋果好意開發的兒童色情守門員 AI,竟引發隱私權方面的爭議!相關內容請看下篇連結 

 

相關文章:

冬奧將有 AI 裁判!人工智慧如何給選手評分?

年過 50 歲的日本副社長自學 Python!寫出的 AI 還被雀巢採用

導盲犬被 AI 取代?美科學家研發四足機器導盲犬

AI 一對一客服、電話行銷一把罩!人工智慧語音機器人夯

AI人工智慧聊天比過去更貼心了!(上)

NVIDIA AI 讓你披頭散髮也能開視訊會議(上)

向AI挑戰最難的俄羅斯方塊!

 

 

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

還在學習Python課程的你其實有能力訓練AI呢!


還在學習Python課程的你其實有能力訓練AI呢!
每一個厲害的AI背後,都有一群年輕的藍領訓練它們。(image source:motherboard.vice.com)

擔憂Python課程上完還是無法進入IT產業嗎?目前產業缺人做AI機器學習,尚未修業完畢的你快加入訓練師團隊吧!

還在學習Python課程的你其實有能力訓練AI呢!
AI訓練師的工作室的創辦者是對表兄弟,分別是19歲的周先生()26歲的張先生()(image source:motherboard.vice.com)
根據維基百科所述,中國河南省民權縣屬於「國家級貧困縣」,人均 GDP  3605.5 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河流「東沙河」貫穿全縣,區分新、舊城邑。在東沙河的一角是郊區,有間不到三層樓的民宅一處,坐了好幾位訓練 AI 人工智慧「老師」們。其創辦人周先生與他的親戚陳先生年齡分別為 19 歲與 26 歲。他們都不曾學習過Python課程!
什麼? 沒上Python課程也可以跨足IT產業?
AI訓練師經常熬夜加班訓練AI人工智慧辨識業主所指定的事物(image source:motherboard.vice.com)
這些「老師」們被稱作為「標註員」,每天有超過八個小時坐在電腦前用滑鼠點擊大量的圖片。有時甚至會加班到 14 個小時。他們替照片標註前景、背景以及依照從事 AI 人工智慧產業的業主們,點擊指定的目標物。有些人替醫療掃描照片做標註、有些在風景照片中標註出樹木、也有人替 AI 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的車輛做路名的標註。這些標註的動作,都是在教 AI 如何「看」與辨識各種物體,協助 AI 人工智慧做機器學習。也因此該單位鼓勵還在上Python課程的青年加入工作。
還在學習Python課程的你其實有能力訓練AI呢!
要成功訓練AI人工智慧精準辨識某一樣物體,AI訓練師需要使用成千上萬的圖片(image source:motherboard.vice.com)
AI 人工智慧仰賴大量的圖文、音檔資料來做機器學習。例如要 AI 精準辨識出一顆蘋果,需要數千到上百萬張有蘋果的圖片。另外,它們也很容易被愚弄。曾經就有研究人員拿一張形狀扭曲的「校車」照片給 AI 辨識,它們竟然辨識不出來。

AI 的許多演算法和「機器學習」,都倚賴這樣日復一日的「標註」工作 - 這是一項門檻低、勞力密集度高的工作,因此員工多是年輕人或是兼差者。中國的百度、騰訊等科技公司,能在AI 人工智慧的發展上,佔如此領先的地位,這些藍領階級可說是功不可沒。沒有他們每天密集度高的訓練,AI 是不可能像今天我們看到的如此聰明、有辨識力。
至於薪水方面,根據美國科技媒體 Motherboard 的記者訪談,一位女員工標記一組 20 張照片的酬勞約 20 元人民幣。她一天可完成約 80 張到 160 張的圖片。他們的平均月薪約 2,000 人民幣(9,000 新台幣)至 4,000 人民幣(18,000 新台幣)不等。
 推薦連結: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網路行銷又添一利器(中):HTML5教學把圖片變成文字標籤


網路行銷又添一利器(中):HTML5教學把圖片變成文字標籤


HTML5教學能協助員工強化SEO表現是因為圖像化的表格將能轉為文字標籤模式,如此就容易被搜尋引擎搜尋到!

表格標籤<Table >指令一覽表
HTML5教學基礎篇2-如何使用HTML5做表格?許多網頁的表格都是使用jpg等圖片來表示,但是圖片的表現方式對於SEO優化的效果較弱,因為Google等搜尋引擎是認字勝過於認圖片!若你希望你的網站兼顧美觀與網路行銷課程必學的SEO優化效果,那你一定要學會辨認HTML5的表格標籤!在網頁中除了項目清單標籤:無照順序排列的<ul>和有照順序排列的<ol>,還有可以按照階層排列的<dl>之外,還有更複雜的表格標籤。(起始標為<table></table>)
網路行銷又添一利器(中):HTML5教學把圖片變成文字標籤
由此可以看得出表格標記<th><tr><td>之間的關係以及設定的方式。同時在每一個標記之內還可以使用其他的標記,做更細部的設定。如圖中的<td>標籤就加入了<width>標籤來設定寬度,是為<td width=100>HTML5教學整理出表格標籤的常用屬性如下所示:
<align> 設定整張表格在網頁的對齊方式,有左 (left)、中 (center)、右 (right)
<bgcolor> 設定表格的背景色。以 #rrggbb 為色彩格式
<border> 設定表格的邊框寬度,以像素為單位
<cellpadding> 設定表格邊框與內容中間的留白要留多少,以像素為單位
<cellspacing> 設定格子與格子中間的空白。
<width> 設定表格的寬度,以像素為單位。
以上是針對整個表格的<table>屬性。至於<td><tr>也有相應的屬性設定如下:
<align> 對齊儲存格的內容,有靠左 (left)、靠中 (center)、靠右 (right)、還有分散對齊 (justify),這樣每行都可以有相等的長度(就像在報紙和雜誌中)、將內容對準指定字 (char)
<bgcolor> 設定儲存格的背景色。以 #rrggbb 為色彩格式
<colspan> 合併橫向的儲存格,數字以欲合併的格數為單位
<rowspan> 合併直向的儲存格,數字以欲合併的格數為單位
<height> 設定儲存格高度。
<width> 設定儲存格寬度。
<rowrap> 限制儲存格的內容不能換列,也許可以維持美觀,但是會犧牲多出來的文字內容。
<valign> 儲存格內容的字對齊,有靠上對齊 (lop)、靠中對齊 (middle)、靠下對齊 (bottom)。不過,如果文的字體不相同,baseline 的效果會最好。

以上都是能與網路行銷課程所學相輔相成的網頁應用項目。

推薦閱讀: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UI課程畢業你也有機會贏過賈伯斯


大家都跨領域鑽研AI醫療產業,UI課程畢業你也有機會贏過賈伯斯

UI 課程


Python, UI程式語言對人工智慧正對「白色巨塔」帶來重大改變,但這波 AI 熱潮到底走了多遠,對醫療行業內生態、投資的影響,又是什麼?美國網站 CB insights 日前發表報告,整理出 9 大重點,描繪出目前發展。
這份《Top Healthcare AI Trends To Watch》報告指出,「圖像辨識」是 AI 醫療的最好例子之一。例如日前 Google DeepMind 宣布,其研發的神經網路已經能辨識出 50 種眼部疾病,準確度媲美醫生。另外,製藥公司開始試著透過深度學習開發新藥,例如默克(Merck)集團和新創公司 Atomwise 合作,已來台設點的英科智能(Insilico Medicine)則和 GlaxoSmithKline 攜手。
從投資趨勢來看,AI 醫療新創也越來越受到矚目。2013 年起,美國 AI 醫療新創募資超過 43 億美元,投資件數 576 件,在所有跟 AI 相關的募資領域裡,數量居冠。



▲ 美國 AI 醫療新創團隊募資案件數,在今年第二季達到高峰。(Source:CB Insights)
但發展醫療AI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需要讓現行「不存在」的流程趕上既有發展,以及嘗試這些發展中的新科技。「像是在美國,並沒有統一規格、存放的病患檔案和數據,當病人傳真或用Email寄送檔案時,這些手寫資訊、PDF檔該如何擷取出資訊,會相當具有挑戰性。」但蘋果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找上許多合作夥伴,要解決電子病歷問題,並把電子病歷掌控權放在病人手中。

1. AI 成為一種「醫療設備」

美國 FDA 開始陸續通過 AI 軟體的影像診斷許可。今年 4 月,FDA 認證 AI 軟體可以在沒有專家協助提供意見的情況下,單獨判斷病患是否罹患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病變問題。這套 IDX-DR 軟體能辨識出 87.4% 的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新創公司 Viz.ai 也被許可分析和辨識潛在中風機率。通過 FDA 審核後,這間新創募資了 2,100 萬美元 A 輪資金,投資人包含了 Google Ventures;GE 奇異支持的新創 Arterys 在去年通過 FDA 審核,能用雲端 AI 平台分析心臟影像。今年則通過用 AI 判斷肝臟和肺部損害分布狀況來診斷癌症。
AI 診斷快速通過官方許可,帶來不少商機。2013 年起,有高達 70 間 AI 醫療影像和診斷公司成功募資,件數超過 119 件。

2. 挖掘非典型的風險因素

用神經網路來分析視網膜影像和聲音波紋,有可能有潛力能幫助判斷心臟病的風險。
Google 去年在 Nature 期刊發表論文,能透過神經網路學習辨識視網膜影響,用以找出心血管的潛在風險。這篇研究指出,透過視網膜影響,不光是能看出年齡、性別、吸煙等風險因素,甚至還能量化出一些未曾發表過的因素。
另一方面,Mayo Clinic 和一間以色列新創公司 Beyond Verbal 合作,從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病患身上,找出獨特聲音特徵,發現其中兩項特徵和罹患疾病高度相關。一間新創公司 Cardiogram 甚至表示,他們可以從心跳變化的速度來判斷是否罹患糖尿病,準確率高達 85%。

3. 蘋果公司衝擊臨床實驗

蘋果正在用 iPhone 和 Apple Watch 打造治療研究生態系,而數據將會是 AI 應用的核心。
2015 年起,蘋果發表了兩項開源架構:ResearchKit 和 CareKit,用來幫助臨床試驗招募病患和遠端監控健康變化。這項架構允許研究者和開發者打造醫療 App 觀察這些受試者的每日變化。
像是杜克大學開發了一款結合臉部辨識演算法和 iPhone 前鏡頭的 App,能記錄自閉症孩童的行為。還有一款有上萬人使用的 mPower App。利用手指運動和腳步分析來研究帕金森式症病人,並讓這些檔案能更廣泛地的被研究社群使用。
今年 1 月,蘋果宣布 iPhone 使用者接下來都可以透過旗下的「健康」App,從他們的合作機構中取得自己的電子病歷,包含過敏等資訊。6 月份,蘋果再發表健康紀錄 API 給開發者,由使用者自主選擇,是否提供個資給第三方應用和醫療單位。

4. 大藥局的 AI 轉型記

傳統大藥商正積極和 AI 新創尋找可能性。
今年 5 月,知名藥廠輝瑞(Pfizer)宣布和新創公司 XtalPi 合作,後者是一間由騰訊和 Google 支援的 AI 公司,希望能改善小分子藥物的製程,以及開發基於運算而設計出的新藥。
另外,諾華(Novartis)、賽諾菲(Sanofi)和默克等大藥廠也紛紛和 AI 新創公司合作,希望能開發出治療腫瘤和心臟病的新藥。雖然很多 AI 新創公司都還在早期階段,但這些大藥商還是希望能賭一把,透過演算法來開發新的製程和藥物。

5. AI 需要醫生

AI 公司需要醫療專家「詮釋」影像,教會演算法如何判斷異常。
Google 旗下 Deepmind 公司在兩年前開始和眼科醫院合作,有高達 94% 準確率,能判斷近 50 種眼部疾病。而這還只是第一階段的成果。Deepmind 投入大量時間標籤化和整理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OCT)檔案,他們將約 14,884 張斷層提供給眼科醫師和驗光師,進行初步判斷。
對美國來說,讓高薪醫師只做這些事,顯然不划算,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正在幫忙做這件事。今年 7 月,他們釋出來自超過 4,400 名病患的 3 萬 2 千張斷層掃描,而這些病患的損傷部位,都已經由放射師判斷過。NIH 表示,這是目前最大量的檔案釋出。
另外,奇異公司和西門子也正在進行大規模的醫療檔案計畫。奇異在今年 5 月拿到一項專利,能運用機器學習分析顯微鏡下的細胞種類。

6. 中國 AI 醫療發展越來越好

今年 1 月,中國在 AI 醫療新創募資案的數量正式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二高的國家。加上中國政府去年喊出,要在 2030 年成為 AI 研究領域的領導者,讓被列出計畫的「醫療」發展前途看好。
像是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騰訊都對健康領域伸出橄欖枝,尤其是中國近 3.8 萬間醫療機構都有微信帳號,其中六成讓使用者可以直接掛號、兩千家接受微信支付,被外界看好能打入醫療市場。
不過,中國和美國都有「醫療建檔」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現象,中國政府已經著手建立好幾個區域醫學中心,統一病患數據。
「台灣醫院的資訊整合能力,還是比較領先,」大仁集團總經理張文信認為,雖然在資本支出和市場商機不如對岸,但健保資料庫的數據、醫師素質和資訊整合能力,都會是台灣醫療機構能夠輸出、領先的關鍵優勢。

7. DIY 在家診斷興起

AI 讓智慧型手機和穿戴式裝置變成強大的在家診斷工具。
新創公司 Healthy.io 宣稱,他們讓尿液分析跟自拍一樣簡單。他們的第一項產品:Dip.io,可用傳統的驗尿試紙來判斷是否有尿液感染。藉由智慧型手機的鏡頭,演算法會以不同光線的情況來解讀試紙,目前已經在歐洲和以色列販售,最近也被 FDA 核可。
另外,SkinVision 則強調,他們可讓智慧型手機觀測皮膚狀況,判斷是否罹患皮膚癌。

8. AI 幫忙省成本、增加醫療機構品質

醫療機構最重要的價值,應該是以「病人」為核心,不過這些經營者的想法,往往是希望能用「最低成本提供最好服務」。AI 新創 Qventus 宣稱,他們的演算法會比對醫師面對相同疾病時的處方和處置,透過和醫院合作,成功降低了 40% 的不必要花費。



▲ 透過 Facebook Messnger 開啟對話,這類型的心理諮商聊天機器人會先說明「隱私權」,並強調若有強烈負面情緒和緊急情況,一定要聯絡相關單位。(Source:CB Insights)

9. AI 聊天機器人能代替心理諮商嗎?

心理諮商的費用相當高,因此有新創團隊思考用 AI 聊天機器人,改變民眾的負面想法和行為,包含情緒追蹤和數位健康日誌等,專注在認知行為療法領域。
例如這間 Woebot 新創,已募資 800 萬美元。表示並非要取代傳統療法或人際互動;Wyse 募資 170 萬美元,已經在 iTunes 上推出能舒緩焦慮和沮喪的聊天機器人;X2AI 則表示,目前有高達 400 萬付費用戶和他們的聊天機器人對話。
不過也有專家批評,「AI 對於心理學一無所知,就像笨學者一樣。」儘管 AI 在製藥、診斷、研發等領域都有所進展,但想「了解人心」,對於目前的人工智慧進展來說,或許還有一段長路得走。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相關閱讀:

上UI課程,有朝一日你也會是台灣之光!

私心推薦-超夯UI課程領高薪不是夢

覺得人生有點無聊嗎?來上UI課程,讓你明年開始好棒棒!

達內IT教育量身訂製理想人生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想知道我上完 Python課程還要挑戰甚麼嗎?!全部打包帶走不用謝!

想知道我上完 Python課程還要挑戰甚麼嗎?!全部打包帶走不用謝!
成為全能工程師是我的夢想(握拳)


Python課程



我們正在慢慢進入自動駕駛的時代。

雖然進步神速,而且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行駛了將近 15 億英里,但是一些酷炫的事情仍然只存在科幻小說裡。

根據最新麻省理工的一項研究,48% 的消費者沒有購買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意願。

即便如此,對於相關領域的職位,求職者仍然趨之若鶩。自 2015 年以來,「自動駕駛汽車」以及相關詞語的的搜索量增長了將近 7 倍。隨著此領域的不斷發展,相關崗位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

知名求職網站 Indeed 近日爬取了關於自動駕駛職位的招聘數據,並就此找到了這一職位發展的幾個有趣線索。

自駕工作求職:C、C++、Python 最重要

哪些公司最需要自動駕駛工程師?

自動駕駛汽車工作地點集中在哪裡?


自駕競賽進入過彎階段


曾經的汽車行業由機械師和工程師所主導,但在自動駕駛領域,從業者還需要掌握 新技術和軟體技能,這在亨利福特時代是完全不能想像的 

拋棄工具箱,擁抱電腦——自動駕駛汽車工作崗位列出的大部分技能均與寫程式有關。

過去提及修車,我們會聯想到扳手,然而,這裡所羅列的技能對於非技術人員來說基本都很陌生。

除了 C++ 和 Python 這類程式語言技能,「人工智慧」則位列第四,與之相關的「機器學習」排在第五。

近年來,人工智慧就業崗位需求激增,也吸引到越來越多的求職者。

AI 相關的職位在 2015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間增長了近一倍,同期,搜索 AI 相關工作的求職者人數增長了 182%。

為了找出誰最適合這些工作,Indeed 的分析團隊還搜索了與自動駕駛汽車崗位最相關的公司。

排名第一的是 Aptiv,這個公司以前是德爾福汽車公司(Delphi Corporation)的一部分,當然,美國德爾福公司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的 Aptiv 公司專注於自動駕駛和聯網車輛,並且在底特律都會區外有運營。
該公司目前計劃增加 5,000 至 6,000 名員工,併計劃在波士頓,匹茲堡和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設立技術辦事處。

排名第二的是 NVIDIA,這家公司大家可能比較熟悉。

它的晶片事業可以說遍布全球。其總部在加州聖克拉拉,其產品為每輛特斯拉汽車的自動駕駛提供動力,目前還與奧迪公司在自動駕駛能力方面進行了合作。

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別是美國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 (GeneralMotors) 和福特 (Ford)。通用汽車和福特自 20 世紀初開始生產汽車,並幫助底特律贏得了「汽車城」的綽號。

近年來,這兩家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另外,福特最近為自動駕駛汽車運營部門投資了近 40 億美元(約 1200 億元新台幣)。

接下來的排名,老牌老牌公司和新公司都有。在老牌公司中,英特爾公司排名第八,其以製造半導體晶片和個人電腦微處理器而聞名,該公司成立於 1968 年。

排在第九位的是三星半導體,該公司成立於 1974 年,當時三星電子收購了漢克(Hankook)半導體。排在第 10 位的是 Fllex,前身是偉創力(Flextronics),1969 年在矽谷成立。

當然,2016 年成立的 Nuro 在機器人公司也是新秀,他最近與美連鎖超市巨頭 Kroger 合作佈局自動駕駛在貨物運輸的應用。

排名第六的是 Cruise Automation,成立於 2013 年,是一家位於舊金山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排名第七的是優步,成立於 2009 年。

汽車製造商一般都聚集在「汽車城」,我們好奇新一輪的自動駕駛汽車是否會有不同的地理中心。

接下來,為了找出工作所在地,外媒分析了自動駕駛汽車工作崗位集中的位置。

而科技中心矽谷和摩城(底特律)地區的自動駕駛汽車工作遠遠領先於其他地區,其中近 60% 位於這兩個城市——新舊學派之間存在著明顯分歧。

其中,有 30% 以上的工作在矽谷,排在第二名的底特律僅以 20% 略微落後。

底特律是亨利福特和福特 T 型車的誕生地,這裡生產的汽車成為大多數美國人可以負擔得起的第一輛汽車,徹底改變了美國人與汽車的關係。

現在,自動汽車駕駛領域競爭激烈,暫時沒有絕對的領導者。 底特律在汽車製造專業方面具有優勢,但矽谷有著資金雄厚的科技巨頭 ,他們已經在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上投入了大量資金。

排在 第三位的是舊金山 ,它是美國的另一個高科技城市,其擁有 12% 的自動駕駛汽車工作崗位。

儘管 排名第四的匹茲堡擁有 10% 的自動駕駛汽車工作崗位 ,但它可能不會立即成為科技或汽車的重鎮。然而,匹茲堡還是優步在 2016 年推出其自動駕駛汽車計劃的城市。

排在第十位是位於印第安納州的科科莫(Kokomo),它十分特別。該城市人口不到 58,000,卻擁有 1% 的自動駕駛汽車工作崗位。進一步研究後,我們發現 Aptiv 在科科莫設立了一個辦公點。

對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追捧,確實對於職位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當然,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目前尚不清楚,與此同時,對用工需求和求職者的興趣變化也是個未知數。我們將密切關注這個方向的發展。

相關報導:〈REPORT: Which Hiring Trends Are Steering the Future of Self-Driving Vehicles?
__

(本文經媒體 大數據文摘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想分一杯自動駕駛招聘熱潮的羹?先學好 C、 C++、Python 吧!〉,圖片來源:wikimedia。)

相關閱讀:

從零開始,Python課程帶你成為進擊的IT巨人!

Python課程讓你與AI接軌 不必擔心被科技取代

從Java課程的角度看C++,不同以往思維的程式語言

外商IT教育培訓企業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達內教育幫助我不再懷疑人生



達內教育幫助我不再懷疑人生,專業的培訓機構讓我順利接軌夢想職業

達內教育
tedu




達內教育開幕 培養台灣IT人才進入全球企業
成立15年,並於2014年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Nasdaq:TEDU)的達內教育集團,在台北成立第一家海外授權中心,透過多年線上及線下整合的經驗,在台培養優秀IT人才並推薦至海內外知名企業,讓台灣科技人才在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
知名人力銀行資料顯示,2016年有超過13萬人主動應徵海外就業,其中近7成應徵者選擇在中港澳工作,海外職缺需求大部分來自IT研發人員。達內教育海外事業部總經理鄧運鈞表示,隨著政府前瞻計畫IT人才培養、全球物聯網及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機器人等創新科技題材正夯,企業對於新 IT 人才的需求已經超越硬體人才。在科技軟體人才面臨斷層、年輕人又亟欲跳脫薪資成長停滯環境的情況下,達內教育不僅為企業培訓專業人才,也為有志年輕人一圓全球就業夢。
鄧運鈞提到,產業生態變化快,學習本來就應該要與時俱進,並能產學銜接。所以我們的定位是透過獨特培訓方式,達到企業需要的就業技能。在達內是學習在工作中需要的技巧。對企業來說,針對職場實際需求設計JavaUI等課程,培訓出來的人才,企業當然更樂意採用。因此透過達內訓練的學員,學員畢業後3 個月內就業率高達90%。
達內教育成立15年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54個中國城市建立了180間教育中心,培訓超過50萬名學員,並引薦進入10萬間合作企業工作,包括微軟、華為、阿里巴巴、百度…這些全球500大或中國100強軟體公司等知名企業,在中國大陸,早已成為IT教育的領導品牌,更是各大企業培訓IT人才的搖籃。
透過O2O線上教學,搭配現場線下講師,確保教學品質。最重要的是,達內與全球各大企業合作媒介,優先推薦學員進入大中華海外就業,對於想要一展長才的台灣年輕人來說,是提升自己收入與眼界,極佳的發展機會。
鄧運鈞說,台灣人才本來就具有創新及美感能力的優勢,透過有系統且實用的課程,打好實作基礎,輕易地能在求才若渴的大中華地區甚至跨國企業佔有一席之地。尤其透過線上教學,學員先熟悉兩岸不同的專業術語及使用習慣,未來進入不同的企業文化,可大幅縮短適應期,表現更亮眼。
達內教育提供台灣學員「先就業後付款」的就業保證,學員只要繳交低額報名費, 等全部課程結束並安排就業後,再一次或分期繳付學費即可,真正做到畢業即就業,讓年輕人有效地減輕經濟負擔,專心學習,一圓就業夢。
相關閱讀: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網路行銷課程畢業,女友好開心,她媽好放心

網路行銷課程看起來也超有趣的,學長說學會了程式語言,也要有點行銷概念才行阿!
女友和
她媽媽也很支持我持續進修繼續進階


網路行銷課程





根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未來幾年內我國軟件行業的從業機會十分龐大,每年對軟體人才的需求將達到80萬 -100 萬人,而現有行業從業人員只有 50 萬人左右,專業開發人員不到25萬,缺口很大。而.Net具有很多明顯的優點,可以提高開發人員的效率,減少bug,加快應用開發並簡化使用。本期記者專訪達內清華園中心MSD1404班就業明星林*彥同學,畢業於臺灣國立中央大學,來達內學習.Net課程,畢業後以NTD 45,000入職業內領先雲計算基礎業務平臺開發公司——智慧雲聯。


林同學對記者分享了他來達內學習背後的故事。 創業過後重拾IT技術,達內幫助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林同學告訴記者,在來到達內之前,其實他有過IT工作的經驗,工資也並不低。只是因為後來自己創業以後想重新回到IT行業。記者不禁疑問:有IT基礎、工作出色的人為何還要選擇進入達內培訓?習慣了工作狀態的林同學,突然轉化成為學生身份、進入學習狀態,會不會有不適應的情況?林同學告訴記者:“在我工作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之前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點其實並不紮實,在工作中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恰逢我當時創業後覺得還是IT行業最適合我,而朋友告訴我達內能夠真正的提升我們的技術水平,無論是軟體實力還是求職技巧等軟實力,所以我選擇了達內。在學習的四個月中,不論是資訊老師,還是項目經理們、上課的老師、關心輔導我們的導師和其他的行政人員,都給了我們很好的支持,讓我很快的對這個班級、這個培訓機構產生了認同感,對於已經工作多年的我,回到一個學生學習的狀態,達內讓我很快的進入狀態,也讓我很享受在這裏上課的狀態。” 達內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課方法獲學生認可 。 林同學說:“學習一開始,原來預想我可以輕鬆面對課程,在上了一周課程之後,我才認識到自己以前了解的知識太少,太不透徹。在以前,很多技術為什麽要這麽用,語法為什麽這個方法會比較好,這些都是原來我不會去想的。但是楊老師的課程會把他的邏輯思考過程,一步一步很清楚的告訴大家,這些我覺得比那些語法的使用還要重要。我覺得達內非常好的一點就是它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後來的學習過程中我越發的覺得達內培訓的思路、分享的經驗,都不是一般工作可以學習到的,最深核的印象是老師能站在Java的角度去看C#的寫法,又能站在C#的角度,去看為什麽Java會設計這樣的架構,這是我自己覺得最寶貴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的想法。畢竟我們接下來馬上要面對的是社會,不是學校,不可能有老師們能陪著我們過一輩子,教我們一輩子,所以這些方法對我來說是特別受用的。” 

經過了達內的培訓,林同學成功入職智慧雲聯,拿到令人羨慕的高薪。他對記者由衷地說,在達內好好學習,普通的技術面試根本不成問題,所以,那些大學並沒有學紮實的學生和希望能進一步提升自己實力同學可以考慮來達內學習,只要付出正常的努力,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達內實現了我的目標,用編程能力武裝了自己,使自己在求職中充滿信心,最終獲得了讓自己滿意的OFFER。我只能說,這四個月,真的很感謝達內。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盡快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能好好的發展,以報達老師們對我們辛苦的教育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