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新冠肺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新冠肺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AI人工智慧也能判別憂鬱症

 AI 人工智慧現今也能夠快速分析患者有無憂鬱傾向了!

AI人工智慧現今也能夠快速分析患者有無憂鬱傾向了!


傳統的憂鬱檢測量表包含了自我覺察的題目如情緒、感受等,會因每個人不同標準等因素而失真。因此日本就有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能客觀偵測憂鬱症的 AI。

疫情下憂鬱症增30%!日研發AI快速找出潛在患者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擴及全世界,全球各地人們的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都有著劇烈的轉變,對疾病的恐懼與居家防疫帶來的孤獨,讓不少人備感焦慮、憂鬱,更出現其他心理壓力過大的狀況。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 經調查近萬名的成年人發現,疫情之下有超過 40% 的民眾出現心理、行為健康問題,30% 的人出現憂鬱症的相關症狀、更有 26.3% 的人有疫情有關的創傷和壓力。

憂鬱症的盛行率在全球都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然而,由於其本身的疾病特徵,讓許多人即使已經罹病卻仍未有病識感,以致延誤了治療時機。因此,如何快速且有效地找出潛在患者,便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日本,就有研究團隊嘗試將這項重任交付給 AI 人工智慧來達成──筑波大學道喜將太郎教授,就帶領團隊研發能出偵測憂鬱症傾向的 AI 系統。

心理要怎麼「健康檢查」?

因心理疾病較難有明顯的外觀可供辨識,有許多醫療機構會提供憂鬱症健康檢測量表,協助民眾先瞭解自己的身心狀況。

傳統的憂鬱檢測量表,通常包含了自我覺察類型的題目,像是情緒狀況、壓力感受等。然而,這類主觀感受問題常因每個人不同標準、擔心周遭眼光與評價等因素而失真,無法準確反映實際情況。

而隸屬於筑波大學醫學醫療系的道喜教授,認為 AI 系統也許能做到在沒有這些數據的情況下,評估受試者的心理健康。

道喜教授表示:「我們想看看 AI 是否可以做到只從社會人口統計學、生活方式和睡眠因素等客觀條件檢測出人們的心理困擾,而無關於人們對自己情緒的主觀認定。」

為了實踐這個想法,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關於社會人口統計學的調查,擬定出不同於傳統的新測量標準──包括年齡、婚姻狀態、家庭社經情況等變項,以及生活習慣和睡眠狀況等。

接著,團隊開發了一個 AI 模型,並讓 AI 學習這套新測量模式,並招募志願者提供資料讓 AI對其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

和真人醫生表現的一樣出色

最後,團隊總共蒐集了 7251 名參與者的資料,除了由 AI 模型評估外,也請 6 名精神科醫師進行分析,再將兩邊的結果交互比對。

令人驚訝的是,AI 人工智慧與專家團隊的評估結果非常接近,在心理困擾嚴重者的評估上,AI 甚至比人類醫師更為準確。

「結果令人驚訝,」道喜教授表示:「我們發現,即使沒有關於情緒的資料,AI 也能做出和專家團隊同樣的評估。」

道喜教授亦表示,有 AI 評估系統的幫助,未來在進行相關疾病的判別時,能夠避免較不準確的主觀情緒資料,也減少了因刻板印象或社會眼光帶來的額外壓力。

同時,這也有助於快速、大規模地找出有憂鬱傾向或相關困擾的人,減輕專業醫療人力的需求,更能降低社會經濟的負擔。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研究團隊接下來的目標,是提升 AI 判斷系統的準確率,以及在不同國家的文化脈絡、經濟環境等因素下的表現,發展出一套適用多國的心理檢測系統。

憂鬱症等疾患在現代社會並不算罕見,其成因包含了生理和心理因素。若評估後發現自己可能有憂鬱症傾向或相關心理困擾,也不用太過緊張。

而不需要面對真人的「AI 醫師」,或許也能減低許多人對於就醫的恐懼,讓更多人可以透過早期發現,接受適當的療程,有效地改善相關症狀,重拾健康。

 

相關文章:

27歲華裔工程師用人工智慧,預測疫情比專業準!

AI 一對一客服、電話行銷一把罩!人工智慧語音機器人夯

人工智慧寫文太療癒,奪排行榜冠軍!學霸敲碗求更新

Python 變身告白神器、還會幫你整理電腦?6 種 Python 隱藏版技能一次學

程式語言排行榜Python要超前Java了嗎?

AI人工智慧讓視訊會議變得超easy!(上)

AI打造出超邪惡的俄羅斯方塊!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NVIDIA,Google,Facebook哪一個是你心中Top1的公司呢?(上)

NVIDIA,Google,Facebook 入榜最適合工作的IT公司前十!你最想去哪一家公司呢?

NVIDIA,Google,Facebook 入榜最適合工作的IT公司前十!你最想去哪一家公司呢?
 

美國徵才與工作評論網站「Glassdoor」日前公布一份報告:2021 年最適合工作的科技公司(Best tech companies to work for in 2021),經由分析其網站內的上百萬條評論資訊,調查出前 10 名員工最想去的 IT 公司。

Google、Microsoft 和 Facebook 等巨頭都上榜,由NVIDIA 拔得頭籌、高居第一;但讓不少人驚訝的是,Apple 連前 10 名都沒有!


Glassdoor 是一個匿名的雇主評價和職場資訊分享平臺,讓企業員工可以在上面曝光個人薪資與公司情況、評價雇主等等,提供其他求職者參考,並強調不會讓企業有機會修改員工的評論。此外,Glassdoor 也積極發佈各種企業職場的相關報告。

而這次〈2021 年最適合工作的 IT 公司〉排名,同樣也是基於內部員工的反饋評分得來,具體評量項目包括:薪資報酬、福利制度、升遷管道、企業價值觀、工作氛圍以及與個人生活的平衡等等。

最後,根據 7000 萬名以上的員工針對超過 130 萬家企業評論數據,Glassdoor 統整出2021 年最適合工作的 10 家 IT 公司如下:

▲ Glassdoor 統整出2021 年最適合工作的 10 家 IT 公司。資料來源:glassdoor.com

第 1 名: NVIDIA





NVIDIA 是矽谷的 人工智慧AI 運算公司龍頭。共同創辦人黃仁勳也因其台裔身分而廣為台灣人所熟知。

多年來 NVIDIA 締造了多項紀錄:2010 年推出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 Tianhe-1A、2011 年全球 GPU 出貨突破 10 億顆、2016 年推出引領人工智慧革命的 Pascal 架構、2018年 推出開創光線追蹤世代的 Turing 架構、2020 年則推出歷代 GPU 中,最大效能躍進的 Ampere 架構等等。

除了這些傲人的成績,許多 NVIDIA 員工也對公司的內部文化給予肯定,在 Glassdoor 上留下許多五星好評:「公司文化開放友好,在這裡我能與聰明的同事們一起致力於頂尖技術的開發。」、「在這裡工作,能良好的平衡工作與生活品質」、「這家公司的確讓我覺得會在背後支持我,是真心的關心員工。」

第 2 名:HubSpot





HubSpot 是美國的軟體產品開發商和銷售商,服務有社交媒體營銷、潛在客戶開發、Web 分析、SEO 搜索引擎優化、客戶服務和支持等。

HubSpot 在疫情時思慮周全的因應計劃,讓它拿了不少分數,得以高居第二:「高層通過完善靈活的計劃,支持員工在家工作,展現出這家公司的水準。」也有員工留下對本身文化的稱讚:「從 C-Suite 到基層員工,HubSpot 的每個人都願意共享資訊,收集和處理回饋並把握成長機會。」

第 3 名:Google





Google 豐富的員工福利一直相當出名,例如豪華又免費的員工餐點,幅員廣闊的公司園區中常可見遊戲間、淋浴間、健身房、游泳池等設施、免費通勤專車等等,都常被新聞媒體報導。

至於 Google 員工自己最重視哪些呢?根據 Glassdoor 上的評論,許多人提及「同事都非常聰明,而且有進取心」、「團隊成員之間就像是朋友,工作氣氛非常積極」、「你將與業界之內最聰明、最具創意也最勤奮的頭腦一起工作。」等等,優秀的員工讓 Google 本身得到許多讚賞。

第 4 名:Microsoft





同為老牌科技巨頭,Microsoft 雖然略低 Google 一名,但依然搖搖領先大多數 IT 公司。一名在 Microsoft 工作了 5 年以上的專案經理在 Glassdoor 上留下這樣的評價:「工作與生活品質之間能平衡。重視團隊合作,能靈活地完成工作目標,對提升個人潛力而言是很好的挑戰。」

下篇,我們即將公布第五到第十名的公司。請點此看下一篇

閱讀了解!

 

相關文章:

自動駕駛巨頭相互 diss?Waymo 槓上特斯拉 嗆「根本不是對手」

2020年度十大Python函式庫-人工智慧 · 機器學習必備

SEO是什麼?跟PPC關鍵字廣告差在哪?如何自學?

終極版 AlphaGo!DeepMind 最新人工智慧「MuZero」能下棋、玩遊戲、壓縮影片

谷歌新功能上路後,未來SEO該怎麼做呢?

人工智慧向伸展台前進?化身超模擺拍超專業! (上)

Python課程助你進入全球百大企業!

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

用Python輕鬆寫出專屬自己的番茄鐘,讓人工智慧提升專注力(下)

人工智慧用Python輕鬆寫出專屬自己的番茄鐘
人工智慧用Python輕鬆寫出專屬自己的番茄鐘

本篇為下篇,上篇請點此連結

自己用 Python 「寫」一個番茄鐘

現在無論是手機 APP 或是電腦桌面軟體都有番茄鐘可下載,但如果想透過人工智慧用Python來提升專注力,想量身訂做一個專屬番茄鐘,可以參考 GitHub 上的「番茄鐘 Python 教學」:Python 番茄鐘「tomato-clock」教學網址請點此
如果是最簡潔的番茄鐘,只要短短代碼就可以了。以下是原始碼:
$ ./tomato.py         # start a 25 minutes tomato clock + 5 minutes break
$ ./tomato.py -t      # start a 25 minutes tomato clock
$ ./tomato.py -t <n>  # start a <n> minutes tomato clock
$ ./tomato.py -b      # take a 5 minutes break
$ ./tomato.py -b <n>  # take a <n> minutes break
$ ./tomato.py -h      # help
教學內也提供使用 Python 套件管理工具 pip 安裝的程式碼:
$ tomato         # start a 25 minutes tomato clock + 5 minutes break
$ tomato -t      # start a 25 minutes tomato clock
$ tomato -t <n>  # start a <n> minutes tomato clock
$ tomato -b      # take a 5 minutes break
$ tomato -b <n>  # take a <n> minutes break
$ tomato -h      # help








▲ 「tomato-clock」 Ubuntu 系統桌面通知


想一心多用?神經學家:大腦無法多工、甚至會損害大腦

腦科學與神經學家都已證實,人類是無法同時多工作業的。「一心多用」其實只是在多項任務中快速地切換,若長期強迫大腦快速切換任務,不只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會改變大腦結構、讓「腦力」受損。
美國蘇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2014 年曾發表一篇研究,表明同時使用多種科技產品處理訊息,將會影響大腦的灰質區域,這個區域如果萎縮將會降低注意力、引發抑鬱及焦慮、影響學習能力進而損及職場生涯。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郭文瑞也表示:「人類大腦系統最有效率的運作方式,就是一次處理一件事。」
現在就來利用人工智慧Python試試「番茄鐘工作法」,一次只專注一件事,把工作處理到最好吧!

相關文章:

達內教育評價:別再抱怨不景氣了!高中生靠SEM接案創業每月額外收入7萬
用Python寫出唐鳳「番茄鐘工作法」程式,讓AI幫你集中注意力!
痛失英才!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辭世
人生是自己的, 達內教育評價要靠自己來體驗!
人工智慧讓視障朋友看見世界(上)
Python程式語言必修六個標準的數據類型
人工智慧崛起 好怕怕!歐盟頒AI 白皮書(上)

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用Python輕鬆寫出專屬自己的番茄鐘,讓人工智慧提升專注力(上)

人工智慧用Python輕鬆寫出專屬自己的番茄鐘
人工智慧用Python輕鬆寫出專屬自己的番茄鐘
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升溫,全球過百的國家相繼淪陷停班停課、更進行封城希望疫情趨緩,口罩等防疫品更是被大肆哄抬。
反觀台灣,防疫成果與策略得到世界讚揚,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好萊塢天后芭芭拉·史翠珊等名人都公開讚賞,並且已有數個國家表示要學習台灣的「AI 口罩地圖」等科技防疫措施。
除了各國熱議的「台灣模式」,將 AI 人工智慧導入防疫的「IQ180 台灣天才 IT 大臣」唐鳳也吸引了全球目光,被全球媒體盛讚的她,工作技巧也成為大眾好奇的焦點。

與 AI 並肩防疫 台灣展現科技軟實力

「天才 IT 大臣」唐鳳自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後,便廣為台灣民眾認識,而原先就在網路上活躍、不吝於回答網友提問的她,擔任「數位政委」後也維持一貫風格,以幽默又具專業說服力的風格,在此次台灣防疫之戰中扮演重要了的角色,更展現了台灣高科技 AI 人才的軟實力。
此次更挖出民間高手,找上開發「超商口罩現況回報地圖」的工程師吳展瑋等許多不同背景的工程師一起加入,導入 AI 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研發「藥局版口罩地圖」,共同為台灣防疫把關。而吳展瑋後接受採訪時稱,過去致力打造南部科技社群,這次完成口罩地圖也是團隊之間「遠距協作」。

遠距工作好處多!唐鳳也用的「番茄鐘」幫你保持專注力

「在家工作」成為當前防疫的重要對策,且遠距工作、教學也漸漸成為未來趨勢,早已有不少研究表明遠距工作好處多多,也有專家預測待疫情趨緩後某些企業或許會保留「遠距模式」。但,有不少人擔憂「穿著睡衣上班」,該如何保持專注與效率?
唐鳳擁有超過 20 年的遠距工作經驗,卻能保持高效率的工作品質的訣竅是什麼?她表示:辦公都使用「番茄鐘工作法」,讓工作和休息時間保有彈性,並維持專注能力和自律。
▲唐鳳接受商業周刊採訪,分享自己的遠距工作心法。

什麼是番茄鐘工作法?

1987 年,弗朗切斯科.奇里洛(Francesco Cirillo)為了考試需要短時間唸完三本書,但苦於容易因外界干擾分心、無法專注。無意間,他注意到廚房裡烹飪用的番茄造型計時器,便設了一個 25 分鐘的鬧鐘,全心全意專注在書本上,25 分鐘後鬧鐘響起,就站起來動一動,休息 5 分鐘。
這個方法讓他得以專心讀書,最後順利通過考試。他把這一套時間管理法稱為「番茄鐘工作法」,並向全世界推廣。
番茄工作法圖示說明
▲ 番茄工作法的圖示說明(圖片取自網路)
經過許多實驗與驗證,「25 分鐘工作、5 分鐘休息,重複 4 到 5 個回合後,休息 15 分鐘」是最符合人類大腦運作、又能維持高效率的方式。
當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又有預定好的休息時間,大腦會更願意在短時間內集中精神,進一步達成高效率的成果,也有助於抵抗分心的誘惑。

本篇為上篇,下篇請點此連結

相關文章:

達內教育評價:別再抱怨不景氣了!高中生靠SEM接案創業每月額外收入7萬
用Python寫出唐鳳「番茄鐘工作法」程式,讓AI幫你集中注意力!
痛失英才!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辭世
人生是自己的, 達內教育評價要靠自己來體驗!
人工智慧讓視障朋友看見世界(上)
Python程式語言必修六個標準的數據類型
人工智慧崛起 好怕怕!歐盟頒AI 白皮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