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ai智慧醫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i智慧醫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2022年人工智慧的七大突破,改變生活的巨大貢獻!

人工智慧的大突破對於我們的生活有那些改變及貢獻呢?

人工智慧的大突破對於我們的生活有那些改變及貢獻呢?


國際暢銷書的作家貝爾納·馬爾(Bernard Marr)書寫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非常拿手,投稿至美國知名商業雜誌《富比世》(Forbes)企業技術專欄的其中一篇文章值得大家關注。

根據 Google 首席執行長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的說法,AI 人工智慧對於人類的未來發展影響將更甚於明火或電力——依據人工智慧目前對醫療、航太和因應氣候問題的貢獻,顯然人工智慧具有令人期待的潛力。

貝爾納認為人工智慧應用勢不可擋,在 2022 年時,相關技術將會有嶄新的發展和突破,以下是他列出的七項人工智慧發展關鍵領域:

一、如虎添翼的勞動力

有一派人總是擔憂機器人將取代並淘汰人類勞工,但若是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將工作做得又快又好呢?

隨著科技進步,各種人工智慧相關工具已經是許多人不可或缺的好幫手了。舉例來說,在行銷方面,AI 工具可以幫助行銷人更快辨識出潛在客戶與其價值;在工程方面,AI 模型能有效預測並維護機器或系統運行;以法律等知識相關行業來說,AI 工具可以更有效地協助檢索特定資訊,免去搜索海量資料的繁瑣。

由此可見,人工智慧工具可以幫助人們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至 2022 年,我們將會發現這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更大、更好的語言模型

Open AI 在 2020 年發表了語言模型 GPT-3,由大約 1,750 億條參數組成,這是有史以來最先進也最龐大的語言模型,而 Open AI 正在開發的繼任者 GPT-4,據稱擁有高達 100 萬億個參數,相當於 GPT-3 的 500 倍。

理論上,GPT-4 的參數條目更接近人類大腦所擁有的神經元數量,未來的語言模型將更有機會讓人工智慧系統和人類自然對話,甚至有可能創造新的語言。

三、利用人工智慧來強化網路安全

世界經濟論壇在 2021 年時發表一個論點:網路犯罪對於現代社會,可能比恐怖主義更危險。

隨著機器滲入人們的日常,駭客攻擊和網路犯罪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大問題,因為每一台連網設備,都有可能是駭客入侵的節點。隨著連網設備複雜化,偵測並保護脆弱的節點就變得更加困難。不過,透過人工智慧分析網路流量並學習識別惡意的程式碼,將有效保護人們免於遭受網路攻擊。我們將有機會在 2022 年時,看到人工智慧技術在網路安全領域的關鍵應用。

四、人工智慧在元宇宙的貢獻

元宇宙是一個以數字構成的虛擬世界,使用者可以在這個世界裡與其他人一起工作、交流和娛樂,就像網際網路一樣,不過元宇宙更強調使用者能創造「身歷其境」的體驗。自從馬克祖克柏公開表示將進軍元宇宙並把 Facebook 更名為 Meta 開始,元宇宙即成熱門話題。


人工智慧無疑是成就元宇宙的關鍵。它能創造更符合使用者使用情境的虛擬場景,讓人們更能習慣於虛擬世界的生活,甚至習慣於和人工智慧共同工作,甚至一同娛樂。

五、No Code / Low Code 的人工智慧應用

許多企業採用人工智慧工具卻效率有限,很大一個原因是缺乏專業的人工智慧工程師,而 No code / Low code 解決方案將有效克服這個問題。

No code / Low code 解決方案旨在提供簡潔易懂的介面和操作方式,來取代原本複雜的流程,比如透過自然語言處理(NLP)和語言模型等技術,讓人們能使用簡單的語音或書面指令來控制繁雜的人工智慧系統。

六、自駕車

人工智慧是自駕車、船和飛機的「大腦」,這些擁有自駕系統的交通工具將在未來十年徹底改變人類的交通和旅行方式。


自駕車龍頭——特斯拉表示,到 2022 年,自駕車將擁有更穩定完備的自動駕駛能力,其競爭對手如 Google 旗下的 Waymo、蘋果、通用汽車和福特也將於 2022 年宣布他們的重大進展。由 IBM 和 ProMare 合作設計的自駕船也有望啟航。

七、創作藝術作品

2022 年,隨著 GPT-4 和其他新模型的問世,我們將更能期待人工智慧機器人創作出更精細、更「自然」的作品,例如撰寫文章並下標甚至設計 Logo。

創造力被視為相當「人性化」的技能,當機器人也能創作藝術作品,意味著人工智慧的思維,將更加接近人類而非冰冷的機器。

 

相關文章:

FLoC取代Cookie爆4大爭議,Google提出新解「主題取代群組」

「恐怕會助長歧視」WordPress 與多家瀏覽器對 Google FLoC 喊停!

Google 為保護隱私,棄 Cookie 卻改用人工智慧?

Google 不忍了!祭出法律手段,迫使 YouTube Vanced 中止開發

Meta和Google等科技巨頭究竟會如何面對網軍及假新聞?

為什麼Meta元宇宙的人物下半身都不見了?

人工智慧語音助理項鍊怎麼做到無聲交流的!?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人工智慧醫療快狠準找出罹患大腸癌的大腸息肉!

 人工智慧醫療超高準確度找出罹癌可能!檢測速度比醫生還快!

人工智慧醫療超高準確度找出罹癌可能!檢測速度比醫生還快!

致命大腸癌年奪五千條命!腸道結構複雜漏診率增

依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癌症已經蟬聯 39 年國人死因的首位,平均一年奪走 5 萬左右的生命;而最新癌症死因的排行前三名分別是肺癌、肝癌、大腸癌。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腸癌檢查的內視鏡敏感性以及準確性都高過其他的檢查方法——透過內視鏡,可以直視、活檢或全瘤切除,但是礙於大腸的結構、病變差異等原因,時常發生漏診的狀況。

人工智慧醫療首例!內視鏡輔助AI獲FDA批准

「GI Genius」的官方介紹影片(影片嵌入自 https://www.medtronic.com/)

近期,全球首例獲得 FDA(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批准的腸癌瘜肉檢測系統—「GI Genius」系統是內視鏡 AI 輔助檢測工具,也是大腸癌篩檢領域中第一款使用機器學習的人工智慧醫療輔助系統。

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該人工智慧醫療系統會識別並標示出潛在病變 (例如息肉或疑似腫瘤) 的部位,提醒臨床醫師必須進一步評估或處理,例如組織採樣或切除息肉等。

大大減低大腸癌發生率!人工智慧醫療檢測靈敏度達 99.7%

影片左側、右側分別展示一般內視鏡、GI Genuis 所照出來的畫面。(影片嵌入自 https://www.medtronic.com/

研究結果顯示,GI Genius 檢測速度比醫生還快,靈敏度可達 99.7%、錯誤率低於 1%,大大提高瘜肉的檢出率,甚至連傳統大腸鏡不容易檢出的「扁平息肉」都能驗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導致,透過這樣的人工智慧醫療系統,就能落實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並切除之,大大地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所以醫生可用 GI Genius 提高檢測準確度、降低罹癌風險:體內腺瘤檢出率每增加 1%,腸癌風險就跟著降低 3%。

這次美國 FDA 依據「GI Genius」的臨床試驗數據,首次批准人工智慧醫療器材應用在臨床上,也是第一個智慧醫療案例。「GI Genius」能提高腸胃道病變的篩檢率、減少病灶的遺漏跟誤判,可見 2021 已進入智慧醫療領域的時代,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 AI 醫療開始用於臨床來輔助醫師。

 

相關文章:

人工智慧也跨界心理治療!24小時待命的認知治療 AI-Woebot

AI 知我心!能夠判別憂鬱症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可預防阿茲海默症!日研發 AI 醫療準確率達 85%

生物學最大謎團被人工智慧 破解!DeepMind 攻克「蛋白質折疊」奧秘

這個人工智慧成為首位非人類的專利發明者(上)

蘋果AI人工智慧抑制色情照散佈,竟產生隱私爭議!? (上)

人工智慧超神翻譯,轉成十多種程式語言!(上)

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人工智慧醫療的高準確率將有助於疾病的預防!

 人工智慧醫療竟能預測阿茲海默症!?且準確率高達八成?

人工智慧醫療竟能預測阿茲海默症!?且準確率高達八成?



人工智慧醫療可預防阿茲海默症!日研發預測 AI 準確度85%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日商富士軟片公司(Fujifilm Holdings Corporation)目前正在和阿茲海默症共同研究資料庫合作,研發可以解析認知障礙患者腦部圖像的新研發的人工智慧醫療技術,更進一步運用在檢測出輕度認知障礙、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早期患者。

富士軟片會用新研發的人工智慧,結合旗下的醫療影像診斷技術,配合解析人體「腦部圖像」與「基因資訊」,有望辨識出尚在極早期的患者。去年夏季已使用 AI 分析 239 名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分析結果與實際病情十分相符,準確率約為 85%。

富士軟片表示,希望此人工智慧醫療技術未來能協助醫師診斷患者之病況、助於預防相關疾病。

 



失智症於 80 歲以上之老年人盛行率約為 13%,又以阿茲海默症爲最常見的類型。根據長庚醫院失智症科主治醫師黃俞華表示,約有 33% 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會在 5 年內會發展成失智症;遺忘性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更被認為將來極有機會變成阿茲海默症。

 

然而,目前尚未研發出能有效治癒阿茲海默症的藥物,頂多為減緩惡化速度、減輕病情症狀。因此目前普遍的策略是趁早發覺、即早預防。因此若能擁有簡單的、非侵略性的阿茲海默症檢測方式,對於患者、家屬、醫生和研究人員來說,都將是十分可貴的。

富士軟片公司表示此 人工智慧醫療技術預估最快將於 2024 年投入市場使用,未來在取得日本厚生勞動省核准後,使用人工智慧協助診斷相關的疾病。

 

富士軟片──底片公司的 AI 智慧醫療轉型之路

 



富士軟片公司作為一家從夕陽產業轉型成功的公司,從軟片、底片與相機業務轉向藥物、生醫與 AI 智慧醫療技術的過程也讓不少人嘖嘖稱奇。

 

富士軟片的人工智慧轉型之路始於 2016 年,於公司內部導入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技術; 2017 的北美放射學會年會暨展覽會 RSNA 正式宣布醫療用人工智慧的規劃。當時擔任富士軟片在美醫療部門首席營運長的 Johann Fernando 曾表示:「富士的技術會隨著醫療保健業不斷變化的需求而發展,而該產業的下一個里程碑將是人工智慧。」

2018 年,開始京都大學合作研發 人工智慧醫療技術,用於分析病例數據、分類量化病變。同年 11 月,富士軟片推出 醫療 AI 技術子品牌「REiLI」,特別瞄準於將圖像處理技術與人工智慧的結合,讓現今的醫療診斷技術更加精進。到 2019 年,當年的財報指出光靠醫療影像系統和高性能材料的銷售,富士的收入就已達 93.96 億美元。

 

2020 年 5 月,富士宣布旗下能用於診斷出肺癌的「肺結節檢測 AI」通過日本《藥品和醫療設備法》,獲准在日本發行。2021 年,富士軟片收購日本醫療業巨頭「日立」的醫學影像設備業務,被認為是富士繼續發展 AI 智慧醫療診斷的關鍵步。

富士軟片集團將人工智慧作為再次轉型的技術核心,得以在面臨窘境前成功翻身、開創另一片天地,在稱奇的同時,或許也能帶給我們許多啟發。

相關文章:

全台第一個人工智慧門診在榮總 找肺結核快狠準

人工智慧「聽咳嗽聲」就能驗出新冠「無症狀」患者!成功率 98.5%

【人工智慧預防糖尿病患失明】台大打造人工智慧醫療,診斷視網膜病變準確度達95%

人工智慧從基因預測你的潛在疾病!微軟聯合 PTT 之父打造 AI 基因分析平台

人工智慧是怎麼將人”復活”的!?

人工智慧新冠疫情預測精準度超高!(上)

人工智慧讓舊照片活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