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兩足機器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兩足機器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

AI人工智慧導盲犬問世!將有助全球的視障者!

 日前美國研發了AI 人工智慧導盲犬,此將有助於解決導盲犬供不應求的問題!

日前美國研發了AI人工智慧導盲犬,此將有助於解決導盲犬供不應求的問題!

 

以前人工智慧  AI 使用在視障輔助的應用,有幫助助視障朋友「看見」世界的 Google AI 眼鏡「Google EE2」幫助視障人士獨立完成路跑的人工智慧系統「Project Guideline」等,然而礙於現在導盲犬供不應求,因此未來 AI 四足機器人可望被應用來為視障朋友領路。

導盲犬供不應求 研究團隊研發AI導盲犬

導盲犬是一種工作犬,工作是代替視障人士的雙眼,為他們領路,也被稱為「盲人的第二雙眼睛」。

然而,導盲犬因訓練不易、耗時且成本高昂,使得導盲犬的使用率在各國普遍都不高。以台灣為例,目前全台約有 42 位導盲犬使用者,由台灣導盲犬協會訓練的有 36 隻;但根據內政部登記,全台視障者約 6 萬名,以國際導盲犬聯盟給的理想比例 1:100 來算,台灣至少需要 600 隻導盲犬,才足夠服務全台的視障者。

因此,如何免去高額的成本、漫長的適應與學習過程,開發出方便、實用且可大量製造低成本之導盲機器,就成為許多科學家致力研究的主題。

而近期,有一組來自美國柏克萊大學的研究團隊,正嘗試研發一款可以替代導盲犬的「四足機器人」,配有雷射測距系統、攝影鏡頭並且導入可學習認路、貼近使用者走路習慣的 AI人工智慧)技術,輔助視障者安全地通過各種障礙及狹窄的空間。

由「小獵豹」四足機器人所延伸出的機器導盲犬

目前的足行機器人大致可分成二足、四足、六足與以上,其中四足機器人的優勢在於比兩足機器人高的穩定度、比六足機器人快的行進速度,因此成為許多科學團隊研發的目標,過去亦有許多知名的四足機器人。

而柏克萊大學的研究團隊,正是參考了麻省理工學院的 Biomimetic Robotics Lab 研發的豹型四足機器人「Mini Cheetah」,以其做為基礎,讓機器人可以輕鬆單邊行走、倒立行走、輕走,甚至可以後空翻。

而柏克萊大學的所研發出的導盲機器人除了動作靈活外,更是搭載了雷射測距系統(laser-mapping system),用以描繪、測量週遭地形,另外還有可旋轉的攝影鏡頭,用來確認追蹤使用者的行動。

研究團隊表示,機器導盲犬的巨大優勢在於,只要使用者設定好目的地,機器犬就能擬定出簡單的路線,並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調整修正,不只能避開突如其來的障礙物與適應各種路況,人工智慧  AI 還逐漸貼合使用者的走路習慣,這是真實的導盲犬做不到的。

除此之外,機器導盲犬也能配戴牽引帶,就如真實的導盲犬以牽繩來引導使用者般,只是牽引帶的部分能根據各種狀況自動伸縮調整,更好地在繁忙的路途上指引使用者。

擔任本研究計畫主任的 Zhongyu Li 表示:「我們希望將來當硬體成本降低到可負擔的程度時,就可以實現大規模量產,來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們。」並表示,此項計畫的終極目標就是能夠量產機器導盲犬。

目前AI 研究團隊已將階段性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論文《機器導盲犬:用牽引帶引導的混合物理交互來引導人類》(Robotic Guide Dog: Leading a Human with Leash-Guided Hybrid Physical Interaction),並發表在論文預印本的網站arXiv上。

AI真能取代導盲犬?機器無法做到情感連結!

若機器導盲犬未來真的研發完成、也順利邁入商業量產階段,將可以節省下訓練真實導盲犬的時間和成本,但無論如何,人工智慧  AI 機器犬可能還是難以像導盲犬一樣與主人之間建立起深深的羈絆。

英國導盲犬基金會的發言人 Tim Stafford 表示:「導盲犬的主人往往熱衷談論狗兒對他們帶來的影響,無論是生活或情感方面。他們不只將狗狗們當成導盲犬,同時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這種人與狗之間深刻的連結,或許是機器無法輕易取代的吧!

 

相關文章:

年過 50 歲的日本副社長自學 Python!寫出的 AI 還被雀巢採用

人工智慧把手機都變成氣象台了!精準度更勝氣象預報60%

自監督學習又一新高度!FB用10億張照片讓AI「SEER」自主學習

人工智慧打造「精準農業」種出完美蔬菜,進行牛臉辨識(上)智慧農業篇

人工智慧醫療成為全球突破性科技之一!

人工智慧製作動態照片超有趣!

人工智慧預測新冠疫情準到爆!(上)